畅阅看书网【dglake.com】 > 历史小说 > 嗨,我是刘备 > 第二十四章 来者不善

嗨,我是刘备 第二十四章 来者不善

    农历己巳年(公元189年)东汉中平六年,光熹元年,昭宁元年,永汉元年,我28岁了,这个年号用得太乱了,因为朝廷发生了变故,未来将会走向何方?当时谁也不知道,因为一个人的死让本来复杂的局势陡然间变得血腥。真是让人很无措。而且这事实远比历史上的文字血腥。让我们用时间来推进故事的发展及未来的走向吧,只能走一步说一步。

    去年底朝廷用兵的三个方向一平一胜一负。让人说不出好,说不出坏。过完春节后二月份,凉州传来喜讯,王国败逃,韩遂等人共同废掉王国另立阎忠担任首领,阎忠病死后,韩遂等人逐渐争权夺利互相攻杀,起了内哄的凉州,对朝廷失去了威胁。还没来得及欢庆胜利的时候灵帝病重了,皇甫嵩因击败韩遂等占了头功,董卓和他结下怨仇,两人矛盾公开化。灵帝为了安抚功臣,对凉州做了一个人事安排,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部队交给皇甫嵩统领。董卓既想要当并州牧,又要凉州兵权的话语权。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认为董卓不交兵权有意违抗君命必须惩罚,劝他叔叔派兵武力解决董卓。皇甫嵩说:“董卓不听命是有问题,都是多年的老同事,我诛伐他也有碍团结的大局。还是上奏给皇帝,让朝廷来权衡怎么办吧。”上奏后朝廷公开责备董卓让他做检讨并记过处分,董卓对皇甫嵩火更大了。皇甫嵩做了一回后世人们都知道的东郭先生。

    三月份幽州方面也传出胜报,刘虞靠着非凡的政治手腕平定了叛军,张纯被门客王政所杀并把首级送给刘虞。朝廷因功授予刘虞太尉的职务,封襄贲侯。不久又升刘虞为大司马,看来真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呀。公孙瓒只封了个奋武将军,蓟侯。刘虞上表准备撤掉他的部队,还是在他的极力坚持之下,朝廷精简并保留了他率领的部队。这两个方向朝廷的安排都受到了地方大员的抵触甚至对抗,已经有了地方对抗朝廷的苗头。

    朝廷派当年在美阳和董卓并肩战斗过的鲍鸿讨伐豫州汝南郡声势最大的葛陂县的黄巾军,迟迟不能彻底平叛,有出工不出力的嫌疑,又贪污军饷过千万,被实行改制后的豫州牧黄琬上奏弹劾,最终被处死。不知道董卓是不是看到了鲍鸿的结局才决定不交出兵权的。

    朝廷的大政方针咱那时管不了,咱只管眼前的,自从张纯被杀,刘虞上奏朝廷,请求将原来征集的各部队全部遣散,命令下达到安喜县的时候,这裁撤的名单里居然有我,这真让我十分生气,到头来世界那么大,朝廷还是让我们回家睡觉啊!你们朝廷真会玩!虽然我们不是正规军,但那军功簿里也有我们的鲜血啊,这是什么世道啊,用得着我们的时候,我们自己带着吃的喝的,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就上了前线,一心希望打出个太平盛世,过上幸福的生活。你们大人物是需要实现梦想的,我们小人物只想享受生活,况且我也是有梦想的人,好歹也是个皇族后裔,刚稍稍太平下来,就把我们踢出去,我从家乡里带出来的弟兄们,很多在有生之年,在不死之前都没看到现在的太平,我内心里承载的太多了,我要对现在活着的弟兄们负责,起码我要给他们找一条生路,再说,这安喜县是我祖上的封地,怎么裁撤都轮不到我的头上,我还坐什么羽葆盖车,还怎么心怀天下,想想就来气。一不做,二不休,我算是彻底失望了。一个人活,两个人生活,三个人你死我活。现实是别忘了,我们是哥仨,刘关张,朝廷要裁员,仁义放两边,我不侍候了。于是就有了鞭打督邮的历史故事,后世作品觉得我亲手做这个事情有失仁义的主线,把这个事情安排给了我三弟张飞,即使是我三弟打的,我也是背后的主使。这个是谁也否认不了的。我通过立军功向上发展的路线被彻底切断。好在乱世也好立足,我不断带着弟兄们找工作,跳槽,希望能有一个站得住脚的地方。200多年后有个叫陶渊明的,41岁时(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来做官,做了85天的彭泽令。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穿戴整齐最好搞个欢迎仪式迎接督邮表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脱了官帽不干了,还作了一个《归去来兮辞》的赋,说明自己的心志。本想任满一年,向朝廷交个满意的政绩答卷,但他没等到,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混迹官场。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对腐朽现实的不满。他的方式比我文明多了。

    28岁,我还没开始一试身手就遇到了一个坎,也算是人生的一种历练吧,我的解决方法很任性。谁叫我胸怀天下,安喜县这里装不下呢?可现实毕竟是现实,怎么办?投奔公孙瓒大哥吧,看看他那里怎么样?好歹是解决生活的路子。

    还没等我联系公孙瓒时,路上碰到大将军何进派遣都尉毌丘毅去丹杨募兵,我们正好投到军下,在下邳遇到强盗,因为奋战有功,暂时弄了个下密丞当。还好离朝廷较远,我任青州平原国高唐县县尉不久升任高唐县县令。乱世中的苟安。还是听一听京城的变故吧。

    处在地方的变革是一团糟,那朝廷有什么变化呢?随后他们募兵的从京城回来,带来了一连串的坏消息:

    灵帝死了。

    嗯?

    是,灵帝死了。

    哦!!

    是,灵帝真死了。

    啊..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除了震惊还是震惊。都传说灵帝活着的时候想让皇子刘协当继承人,死时就把刘协托付给宦官蹇硕。灵帝刚死,宦官就想诛杀何进这一派,拥立刘协。就请何进入后宫。何进刚从外朝进入后宫,蹇硕的司马潘隐和何进是老相识,有意泄秘。何进很慌忙从小路回到军营,掌握住军权。然后谎称自己生病动不了,蹇硕计划失败,公元189年5月15日刘辩上位,改元为光熹。封9岁的皇弟刘协(这是一个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输在跑步过程中的80后)为渤海王。

    蹇硕在刘辩继位后还想改立刘协,完成灵帝愿望。又怕何进掌权会杀了自己,就求助赵忠郭胜宦官同事商量对策,郭胜和何进是老乡,他们向何进出卖了蹇硕,不久,何进下令黄门令逮捕蹇硕并诛杀,将其所统禁军兼并,取得西园八校尉的指挥权。这个时候灵帝妈董太后也想在朝廷有一定话语权,并对灵帝老婆说:你不要太嚣张,信不信我让刘宏舅舅砍掉你弟弟的脑袋?灵帝老婆何太后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哪能同意?让何进奏请自己的皇帝儿子刘辩把奶奶赶出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地。又让刘辩把自己的爷舅骠骑将军董重抓起来,董重自杀死,董太后忧惧死。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人为的因素,灵帝死后,何进警惕会发生蹇硕那样的阴谋,自称有病,不入宫去陪丧,也不送灵帝的棺椁到墓地。七月,把渤海王刘协封成陈留王。33岁的皇帝死了,他14岁的长子刘辩即位,刘辩妈被尊皇太后,临朝听政。刘辩大舅大将军何进和太傅袁隗共参录尚书事,执掌朝政,宦官专权一夜之间就变成外戚何氏专权的格局,还是有流血的事件发生,而且这个才是刚刚开始,如果说地方的事务乱麻难梳,那朝廷的事情更是难以一下说得明白,那是不以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一群人的意志的闪转腾挪。

    朝廷权力向外戚倾斜后,很多人都在觊觎新的权力架构里的空当。于是一些人不淡定了,这些人当中要首推袁绍(袁绍和我在后来也有很多接触,一度还成为我的老板),那就先介绍一下我未来的这个老板:

    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司空袁逢的儿子,在当时是鼎鼎有名的人物,他家从曾祖父起四你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后来也做到三公之上,后人称“四世三公”。我觉得袁绍可以这样介绍自己:我爸袁逢是司空,我叔袁隗是司徒,我大爷袁成是左中郎将(这个可比我爸是李刚要牛多了),袁绍庶出,生得英俊威武,后来过继给袁成一房。凭借世资,袁绍不到二十岁出任濮阳县长,清正能干,属于朝廷的后备干部。袁绍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像张邈(八厨之一)、何颙(三俊之一)、曹操,许攸等人。袁绍受何进辟召做到司隶校尉,初平元年(190年)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联合军瓦解后袁绍先占据冀州,后夺青、并二州,199年击败幽州的公孙瓒,200年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内叛乱后,202年病死。

    袁绍有意借何进的特殊权力除掉宦官,他向何进建议乘机除掉宦官,并用前朝窦武想消灭宦官,因部下不得力使消息泄露被宦官杀害的事例提醒他。何进不敢专断,请示自己妹妹后迟迟不见动静,打算暂且诛杀最跋扈的宦官。袁绍觉得宦官离太后和皇帝最近,百官的奏章及皇帝诏命都由他们来回传递,不彻底除掉将来一定会有后患。袁绍建议何进如果觉得力量不够,可以召四方猛将豪杰进京逼迫太后同意。何进说,我看行。就召前将军董卓等进京。主簿陈琳、侍御史郑泰、尚书卢植等人都劝何进不要召外兵进京,而且不能招有违抗命令前科的董卓这样的人进京。主簿、广陵人陈琳甚至用民间谚语“闭起眼睛捉麻雀”,“用倒拿武器而把手柄交给别人”的形象比喻劝阻何进不要放弃手中的权柄,去征求外援。等到各地大军聚集时,强大者称雄会带来大乱,何进不听。典军校尉曹操说宦官服务宫中古今都有,只要限制他们的权力和宠信,用狱吏除去首恶就行了。大张旗鼓地征召各地部队诛灭他们事情会败露,郑泰劝说不成,气得辞职了,临走告诉荀攸说:“何进是个不好辅佐的人。”

    《老子》上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这不,当朝最来者不善的人来了。

    董卓接到何进召他进京的命令,立即率领军队出发。同时上书用“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去疮痈溃烂虽疼痛,但能阻止侵蚀脏腑”的话要胁何太后,武猛都尉丁原则带兵火烧孟津,按说这何太后也是个明理的人,那她为什么不答应诛灭宦官呢?原来她和何进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何太后亲妹妹是宦官张让的儿媳妇,母亲舞阳君和亲弟弟何苗屡次向何太后进言阻止消灭宦官,人家那几个人是一条心的,外戚和宦官之间复杂的姻亲关系一直让何进犹豫不决。

    董卓到渑池时,谏议大夫种邵拿着皇帝诏书去种邵迎接尉劳他的军队并劝令董卓退军。董卓疑心洛阳政局已发生变动,命部下用武器威胁种邵。种邵大怒,用皇帝的名义斥责他们,士兵都害怕地散开。种邵上前当面责问董卓,董卓撤军回到夕阳亭。看来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皇家的气势和威严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对谁都有极大的威慑力。董卓也不例外。何进清除宦官当时复杂的心境可想而知。做好了名垂青史,做不好那是要掉脑袋的,自己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窦武,心里确实没底。

    这种局势有一个人急得要跺脚了,就是出主意的袁绍,现在他最怕何进改变主意,到时一切都会怪罪到自己头上,就向何进进言:“我们的计划宦官们已经觉察到,如果当断不断,将来发生变化,就会重演窦武事件的惨剧。”何进赶紧做紧急布置: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给予先斩后奏的权力。任命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何进命属下的方略武吏去侦察宦官动静,又催促董卓等人,让他们派驿使紧急上奏,在奏章上声称要进军到平乐观。吓唬自己妹妹何太后,何太后还真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都罢免回家,只留下一些何进所亲信的人守在宫中。诸常侍、小黄门都去向何进请罪,表示一切听从他的处置。何进对他们说:“天下动荡不定,只是由于厌恨你们。如今董卓马上就要来了,你们为什么还不早日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去!”袁绍劝何进乘此机会一网打尽,三番五次劝说,何进没同意。这时候,袁绍也急了,私下里袁绍用公文通知各州、郡官府,假借何进名义,要各地逮捕宦官们的亲属。

    宦官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种相当于政变的事情,要成批的人头落地的事情,竞然传得沸沸扬扬,谁都知道是针对宦官。宦官们感到恐惧,求人不如求已,要想通过自己们的努力来改变局面。突破口就在张让的儿媳,张让通过自己儿媳走悲情路线得到何太后支持,诸常侍全都重新入宫服侍。勾来连去的,剧情竞然出现翻盘。

    八月,何进突然进入长乐宫奏事。敏感的中常侍张让、段珪商量感觉受到威胁,派人去窃听何进兄妹的谈话后就率领自己的党羽数十人埋伏在殿门下。等何进刚出来,就假传太后的旨意召他回去,张让等人报怨何进:“天下大乱治理不好不单是宦官的罪过。先帝曾经跟太后两口子生气,几乎废黜你妹妹了,我们流着泪进行解救,各人都献出家财千万作为礼物,使先帝缓和下来,只是要托身于你的门下罢了。现在你想把我们杀死灭族,不也太过分了吗?”尚方监渠穆拔出剑来,在喜德殿前杀死何进。张让、段珪等写下诏书,任命前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尚书卢植看到诏书觉得可疑,说:“要请大将军何进共同商议。”中黄门将何进的人头扔给尚书卢植,说:“何进谋反,已被处死!宦官阴谋败露。卢植随即传信宫外。

    震惊震惊再震惊,何进部下的军官吴匡(后来我的部将吴班的父亲)、张璋在皇宫外等不来何进,听到何进被杀害,打算率军入宫,但宫门已关闭。虎贲中郎将(相当于皇帝的警卫团长)袁术与吴匡等共同进攻皇宫,派人放火烧南宫的青琐门,威胁宫中交出张让等人。张让等人到后宫禀告何太后,说:“大将军何进部下谋反,纵火烧宫进攻尚书门。”他们裹胁着何太后、少帝、陈留王刘协,劫持宫内的其他官员从天桥阁道逃向北宫。尚书卢植手持武器站在阁道的窗下,斥责段珪,救出何太后;袁绍和叔父袁隗假传圣旨斩杀了樊陵、许相;袁绍与何苗率兵斩杀赵忠;袁绍关上北宫门,派兵捉拿宦官,不论老少,一律杀死,共二千余人被杀。张让等只好带着少帝、陈留王刘协等数十人步行外逃,夜里到达小平津。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寻到了他们,闵贡斥责张让等人:“你们如今还不快死,我就要来杀你们!”用手中的剑砍死数名宦官,张让等又惊又怕,不断给皇帝拱手拜别,向少帝叩头辞别说:“我们死了,请陛下自己保重!”随后投河而死。闵贡扶着少帝与陈留王刘协想走回宫中,这时才有公卿陆续赶来。董卓在显阳苑望见宫中起火,知道发生变故,天不亮急行军到城西,得知少帝在北边,就和大臣们奉迎少帝。少帝见董卓突然率大军前来,吓得大哭,大臣们对董卓说:“皇帝下诏命令军队后撤。”董卓说:“你们这些国家大臣没能耐保护皇帝,让皇帝在外流亡,有什么资格让军队后撤?”董卓上前参见少帝,少帝吓得说话都说不全。董卓问陈留王刘协事变经过,刘协从容回答毫无遗漏。董卓很高兴,认为刘协虽才9岁但比14岁的哥哥刘辩强,又是由董太后养大的,他认为自己与董太后同族,心里有了废黜少帝,改刘协当皇帝的想法。当天少帝回到宫中大赦天下,将光熹元年改为昭宁元年。史官那头笔墨还没干呢,年号又变了,皇帝六玺找到其中五个,传国御玺丢失了,场景十分凄惨。

    这样的结局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也许灵帝没死的时候朝廷内部明里暗里的权力争夺已经开始,一个接一个的预谋付诸实施,但最难预测的是人心,谁会是最终的胜利者,现在还不知道,因为朝廷内的派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变乱后的权力分配马上开始了。因为有军队护驾有功的不世功劳,董卓在这个时候有了最大的话语权。现在要隆重介绍一下我们当朝权倾一时的董太师,哦,不,现在还是前将军,并州牧而已。暂且用后太师董卓来称呼吧,这并不妨碍董卓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扭转乾坤的能力。究竟董卓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董卓(出生不详-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官至太师,封郿侯。董卓出身一般官吏豪强家庭,结交很多羌族部落酋长,当然也会几种少数民族语言,武艺高强,骑上骏马能左右开弓射箭,一般人不是他的对手。用后世话讲叫会外语,能打仗,是个人才。几百年后唐朝有个大将叫安禄山和董卓有一拼。两人都是先当权将后来造反,只是一个在朝廷内,一个在地方上,总之是殊途同归。凭着他非凡的才干在当地博得了“健侠”的美名。出任州兵马掾后一度成为陇西的风云人物,官方民间都认可。凭着在地方的政治根基,从灵帝朝起董卓担任羽林郎统管元郡(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军,跟从中郎将张奂平叛有功,平步青云,官至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任中郎将后,他在一次镇压黄巾军的战争中惨遭失败,获罪革职贬回陇西。在边章和韩遂快打到京城的时候,董卓被起用,参加了美阳大战,表现相当突出,进封台乡侯,食邑千户。当韩遂、马腾危及长安和洛阳时,已是前将军的董卓与皇甫嵩共同解陈仓之围,再立新功。朝廷实行州牧改制后,想顺势收董卓的兵权,让他做少府,董卓不做,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灵帝让董卓做并州牧,将兵权交给皇甫嵩,怎奈董卓是做了并州牧,兵权也没放,把队伍拉到了河东,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屯兵河东以后,整个陇西便成了董卓的势力范围,他不仅掌握强大的武装力量,是地方军阀豪强,而且还是朝廷命官、边陲重臣。凭借强大的实力,极度膨胀的野心促使董卓开始着手设计问鼎中央政权的具体步骤。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无从得知。在十常侍之乱时受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权。其为人残忍嗜杀,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联合讨伐,但联军在董卓迁都长安不久后瓦解。后被其亲信吕布所杀,族灭。

    或者可以这样认为董卓在没有进京之前还是想做更高的官,顺便清除皇帝身边的坏人。董卓被种邵责问董卓说明董卓那时还没有超出人臣的范畴,结果谋划出了意外,谁都不能怪,何进以一种窝囊的方法被杀了,虎贲中郎将袁术怒了,袁绍怒了,何进的部将怒了,大臣们怒了,朝廷乱了,董卓改变想法了,董卓把刘辩奉迎到皇宫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干预整个东汉中央政权。店还是东汉这家老字号的招牌店,董卓成了实际控制人,老刘家改成了名誉店长。

    何进意外地死了,董卓跨过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权力巅峰,董卓问自己:自己过得去吗?要不先试试。

    怎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呢?董卓采取了收揽兵权,扩充兵力,要挟天子,征服百官,控制朝廷。

    在收揽兵权上,第一个被拿下的就是出身贫寒,读书不多的并州刺史、武猛都尉丁原,改制州牧后应该算自己的属下,丁原刚刚做了执金吾,在朝廷内没有根基又占据手握重兵的要职,拿下他风险小,阻力小,很划算。于是就有了吕布杀丁原的历史故事。吕布由此跑步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居然也对历史走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扩充兵力上,何进部曲将吴匡和董卓弟弟奉车都尉关系很不错,吴匡怀疑何苗和亲妹妹(张让儿媳妇)私下里联合导致何进被杀,对部下诈称车骑将军何苗杀死了何进,董卓弟弟董旻利用吴匡的仇恨合兵攻杀了何苗,把他的尸体扔在宫苑里。董卓坐收渔翁之利,收编了何进、何苗的部队。当时,鲍信是个明白人,对董卓军事势力的膨胀有清醒认识,向袁绍分析董卓必然仗兵做乱,袁绍对付董卓心里没底,就没有动手。鲍信带上部队溜了,以至于后来他拥护了曹操。

    在政治上要挟天子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迫使朝廷免除司空刘弘的职务,自己取而代之插手政治经济事务。直到后来要行废立大事。为了进一步独揽中央政权,董卓决定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废除少帝,另立新皇帝。在一次会议上,董卓表示要效仿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掉少帝,改立刘协当皇帝。在场官员很怕怕,只有尚书卢植当面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少帝只是年纪幼小,行为品性根本就不能与太甲和昌邑王相提并论。董卓大怒要斩杀卢植,幸亏侍中蔡邕极力劝阻,卢植才免死,事后卢植以年老为由,请求返回家乡涿县。等董卓批准后,卢植便走小路快速离开雒阳,董卓派人追杀不及,卢植便隐居在幽州上谷郡,不问世事。之后,董卓废掉少帝,将他贬为弘农王;另立陈留王刘协,即为汉献帝。

    在征服百官上,董卓虽然废立了皇帝,何太后还在,有碍自己在朝廷上下自由行动和树立威信。董卓又大会群臣,抓住何太后逼迫婆母永乐皇太后(灵帝刘宏的母亲)忧虑死这一小辫子,借故杀死少帝刘辩,毒死何太后,彻底断了朝廷百官其他政治念想。

    在控制朝廷上,董卓通过将自己升迁为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和前将军事务,后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董卓虽然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但实际上却远远超越皇帝,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董卓还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员。他首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封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雩侯,董家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卓极力拉拢司徒黄琬,司空杨彪,抬举和扶植已被贬斥的陈蕃、窦武等人。董卓不光全部恢复陈蕃等人以前的爵位,还擢升他们的子孙,利用手中特权,重新提升和任用大批党人,如吏部尚书周铋、侍中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颥、司空伍处士等。对于不满意他的官员,只要有苗头,他便毫不留情地予以彻底铲除,杀鸡骇猴,威慑朝野。手握实权的袁绍和曹操渐渐进入董卓的视野。废立皇帝时,袁绍极力反对。两人为此差点动刀。当夜,袁绍将官印挂到城门逃奔勃海郡避难。因为袁家是世家,董卓还需要他们的支持,没有再深究。董卓想收买利用曹操,曹操也不辞而别,逃离洛阳。卫尉张温曾担任太尉,原来是董卓的顶头上司,素来对董卓飞扬跋扈、野蛮残忍的行为极为不满。董卓在朝中散布谣言,诬蔑张温与袁术长期勾结,对抗朝廷。不久,便以“莫须有”的罪名,笞杀张温。

    后来迁都长安时,董卓将整个洛阳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等大批建筑物全部焚火烧毁。为了攫取财富,董卓还派吕布洗劫皇家陵墓和公卿坟冢,尽收珍宝。在董卓肆意践踏破坏下整个洛阳城狼藉不堪,千疮百孔,满目疮夷。曹操对此悲愤不已,他写了一首诗《薤露行》,予以讥讽:

    贼臣持国柄,杀主死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不知道后来曹操屠戮徐州时,有没有想过他的前任董卓。

    ;